學校是文化和教育發(fā)展的產物,其自身既是一種文化的存在方式,又是實現教育的重要場所,兼具文化整合和育人的功能。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(fā)展的文化應答。探究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維,是學校發(fā)展的一個重要課題。
一、在文化積淀中升華
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,早已存在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中,有著悠久的思想淵源,比如私塾、書院所倡導的“殺身成仁”、“舍生取義”、“學而優(yōu)則仕”、“君子不言利”等儒家道義,便可以看作是中國最早的處于萌芽狀態(tài)的校園文化。這些思想深刻影響著幾千年來的中國校園,其表現在:
1、校園環(huán)境的美化。始于唐代的書院,作為供人讀書治學的地方,選址十分講究,依山傍水,環(huán)境幽雅,如我們長沙岳麓山下的岳麓書院,院內常有蒼松翠柏環(huán)繞、長廊亭閣棋布,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書院環(huán)境,其目的就在于通過周圍山水自然景觀的秀美和靈氣以及院內建筑、布局的人文氛圍來陶冶學生的性情、塑造學生美的心靈。書院還通過對箴碑、齋舍的命名以及一些重要建筑的門楹、堂聯等來啟迪和熏陶學生,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。
2、教學制度的嚴明。我國古代官學、私學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嚴格管理,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規(guī)章制度,以此來規(guī)范學生的言行,指導學生的“為學進德”,形成了良好的“以嚴治校”的校園文化風貌。
3、師生關系的平等。從孔子開始,我國古代教育傳統中就十分重視教學相長的原則,主張教與學是統一的互動過程,教因學而得益,學因教而日進,這就是強調師生在為學、為道方面的平等關系,倡導相互學習、相互促進。古代教育文獻《學記》中也明確指出了“雖有佳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雖有至道,弗學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然后能自強也。故曰:教學相長也。”
4、百家爭鳴的氛圍。在古代,一般都是“開門辦學”,開創(chuàng)了“講會制度”,提倡學術爭鳴,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(fā)展,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,更容易培養(yǎng)師生的自由創(chuàng)造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學術胸懷。傳統文化的儒、墨、道、法等各學派同時并存,百家爭鳴,對校園文化的創(chuàng)新建設具有重要借鑒作用。
二、在文化踐行中創(chuàng)新
校園文化是學校發(fā)展的靈魂,是凝聚人心、展示學校形象、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?!吨袊逃母锖桶l(fā)展綱要》強調指出:要建設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,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,使學校真正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。就理論而言,校園文化劃分為物質文化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種形態(tài),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、協調的發(fā)展,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。
1、創(chuàng)造天人和諧的校園環(huán)境。一個優(yōu)化的校園物質環(huán)境總是以特有的象征符號向青少年學生潛在地灌輸著某種思想、規(guī)范和價值標準,從而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(fā)展、成長。首先,我們注重了校園規(guī)劃的科學性。我們充分考慮硬件建設的文化蘊涵,充分挖掘已有教育設施的教育內涵,改造了學生食堂、禮堂、生活用房、校道、花圃,新建了兩幢教學樓、高標準運動場,通過校園環(huán)境的硬件設施、校園綠化等有形物質文化環(huán)境的美化,讓它洋溢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,使每一個角落不僅成為學生學習或活動的場所,同時也是文化陶冶的場所、審美滋養(yǎng)的場所;盡最大努力讓校園的山、水、園、林、路等達到使用功能、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,用優(yōu)美的校園景觀激發(fā)學生的愛校熱情,陶冶學生關愛自然、關愛社會、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。其次,我們注重了校園布置的合理性。在完善學校常規(guī)布置的同時,我們建立了文化長廊,陳列了一些愛人類、愛祖國、愛和平、愛科學、愛父母的宣傳圖片和文章,讓師生在此了解世界,了解祖國,了解家鄉(xiāng),飽覽科學知識,謳歌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跡,讓長廊給人一種無可比擬的文化感受。第三,我們注重了校園宣傳的規(guī)范性。我們在繼續(xù)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,辦好校園廣播站的同時,充分考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,正在籌建建設融思想性、知識性、趣味性、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網站,努力拓寬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;我們充分利用校園自動播放系統,將原來上下課刺耳的電鈴變?yōu)榱藙勇牭囊魳封?,并在課余時間,播放高雅舒緩的輕音樂,讓學生在美妙的樂音中度過休閑時光。
2、建立民主科學的校園規(guī)范。我們在充分挖掘學校傳統寶貴資源的基礎上,結合學校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,依據學校的辦學思想和理念,努力營造崇尚科學、嚴謹求實、善于創(chuàng)造、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良好校園風氣;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教師管理制度,扎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,把師德建設和業(yè)務工作相結合,與履職考核、評先推優(yōu)相掛鉤,通過開展“愛崗敬業(yè)、愛生護生”、“講師德、講奉獻、爭先進”等師德活動,積極建設“愛崗敬業(yè),關愛學生;刻苦鉆研,嚴謹篤學;勇于創(chuàng)新,奮發(fā)進??;淡泊名利,志存高遠”的優(yōu)良教風;我們制訂了完備的學生管理制度,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,努力形成勤于學習、奮發(fā)向上、誠實守信、敢于創(chuàng)新的良好學風;我們還提倡學生牢記校訓、佩戴?;?,激勵學生熱愛學校、刻苦學習;我們發(fā)揮優(yōu)秀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,采取請進來的方式,舉行專題報告會,用優(yōu)秀校友的人生經歷和感悟、創(chuàng)業(yè)歷程和成就,激勵學生立志成材,報效祖國。
3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
形式多樣、豐富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寓教于樂,促進學生在參加具體活動中自覺接受教育,既可以鍛煉綜合能力,開拓視野,也有助于提高科學文化素質,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品質,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世界觀。
(1)開展主題教育。我們充分利用春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(jié)日,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(jié)、六一兒童節(jié)、七一建黨紀念日、七七事變、十一國慶節(jié)、一二.九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(jié)慶日和紀念日,開展主題教育活動,唱響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、社會主義主旋律,把主題教育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,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。
(2)倡導經典誦讀。我們以“群玉詩社”為園地,廣泛開展“閱讀經典,品味優(yōu)秀文學作品”的讀書活動,撰寫讀后感,并請“關協”的作家進行詩詞文化系列講座,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,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欣賞水平,陶冶學生情操。
(3)整合地域資源。澧州,地處荊楚文化的腹地,地靈人杰,物化天寶,宛如漫長歷史星空中的一顆行星,光彩奪目,獨領風騷,造就了晉尚書車胤、晚唐詩人李群玉、元狀元霍希賢、武昌起義總指揮蔣翊武等仁人志士,鑄成了豐富的文化遺產。我們依托本地人文底蘊,整合地域文化資源,開展“尋訪彭頭山、城頭山古遺址,探源稻作文化”的研究性實踐活動,批判地繼承我縣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,讓學生在繼承縣域文化的實踐活動中受到優(yōu)秀文化的熏陶。